鱼子西有住宿吗
“中国吃货解决物种泛滥成灾问题”,这个说法到底蠢不蠢?
这句话只能当成一个段子来看,不可当真。物种入侵是个全球性的问题,中国作为大国,自然也无法幸免。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绝大部分是不能吃的,被国人端上餐桌的只有寥寥数种,这几种能吃的入侵物种无法代表所有的入侵物种。
据2011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入侵物种粗略统计已达488种,其中植物265种,动物171种,微生物26种。我国2003年发布的《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》里罗列了16种危害较大的入侵物种,其中植物9种,动物7种。
7种动物当中能吃的有3种——非洲大蜗牛、福寿螺(不建议食用)、牛蛙。2010年发布的《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》又增加了19种危害较大的入侵生物。其中植物10种,动物9种。9种动物当中,8种是昆虫,剩下的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小龙虾(克氏原螯虾)。
截至2010年,我国危害较大的入侵物种有35种,其中能吃的有4种。最美味最受欢迎的当属小龙虾,其次是牛蛙。福寿螺经常被饭店用来充当田螺,但认识福寿螺的人都会对其嗤之以鼻,因为它带有能致人死亡的广州管圆线虫。而非洲大蜗牛不符合国人的口味,并没有多少人吃。所以被广泛食用的仅仅只有2种。这2种动物引入的用途就是食用,所以并不是它们泛滥成灾了才被端上餐桌,而是它们本来就是引入用来食用的,在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之前就早已来到中国。小龙虾1930年就被引入,牛蛙1959年引入,而小龙虾和牛蛙风靡全国也就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。尽管我国2019年小龙虾养殖的产量达到了163.87万吨,小龙虾产业总产值3690亿元,但在南方某些水域里形成野生种群的小龙虾依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,它们毁坏农田,捕食本地动植物,以携带和传播致病源等方式危害本土物种。
所以“靠吃解决泛滥物种”纯属一个网络段子,这句话也有少许自嘲调侃之意,不可当真。美味的小龙虾和牛蛙无法代表众多泛滥的入侵物种,而且我们吃的基本都是养殖的小龙虾,对那些逃到野外大肆繁衍的小龙虾依旧无可奈何。
谢邀。
在网络上,只要是有关物种泛滥的新闻下,都有大批的“中国吃货”们在留言,有的提供制作方法,有的在问怎么会泛滥。总之,很少有人去关注物种泛滥背后的真实原因。关于“中国吃货解决物种泛滥的问题”,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是蠢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。
在中国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,因为有太多人对它们的肉虎视眈眈了。因此,不用说物种泛滥,不被吃灭绝就不错了。从这方面看,中国的吃货们确实厉害。但是,凡事都有例外,比如清道夫。
清道夫又叫吸盘鱼,原产地南美洲,它是我国水族箱里常见的一种鱼类,它的存在与其他的观赏鱼不同,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打扫卫生的。吸盘鱼嘴部呈吸盘状,而且它又不挑食,所以在水族箱玻璃内壁上的一些垃圾,它能统统的吃掉,因此,有了吸盘鱼基本上就不用清理水族箱了。
但是,凡事有利有弊,在水族箱中的清道夫是人类的好帮手,但是一旦被放生到我国境内的流域中,它就成了无敌的存在。
第一是因为它的适应能力极强(有水就能活,甚至离开水几天后放入水中,依然能活);第二是因为在我国的流域中很少有以其他鱼类为食的大型鱼类,也就是说在我国清道夫没有天敌;第三,清道夫被称为“淡水鱼杀手”,原因就是它会疯狂的进食其他鱼类的鱼卵。
正是因为以上三点原因,现在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流域中,清道夫已经开始泛滥成灾。
鱼类对于我国的吃货们来说绝对是不能放过的,但是清道夫作为一种鱼却让广大的吃货们望而却步。原因有三点,第一就是这种鱼属于入侵物种,不属于我们常见和常吃的鱼类;第二就是清道夫的长相就四个字“我不好吃”,其实,清道夫属于外骨骼鱼类,它的身体比较的坚硬,而且相对瘦弱,简单来说就是骨头多肉少;第三点就是清道夫作为一种被引进用作清理鱼缸的鱼类,总是给人感觉比较的脏。
非常愚蠢。
世界上的任何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,并非泛滥成灾。由于社会上还有不少非法吃货的存在,导致了许多物种濒临灭绝,它们急需要我们的保护,
况且动物之间也有相克的关系,对动物世界起到相互平衡的作用。如:猫捉老鼠,青蛙可吃农田里的害虫。
更有许多动物是病毒的宿主,对人类有着毁灭性的威胁。如:老鼠携带的鼠疫病毒;蝙蝠携带的***肺炎病毒等。本次***病毒就是因为有了那些非法吃货,由于他们吃了蝙蝠等野生动物才导致了***病毒的大范围的传播,給我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。
所谓的物种泛滥成灾,还不如说非法吃货的泛滥导致了人类的灾难。
其实,在一定程度上“中国吃货”确实曾解决过不少的“物种泛滥问题”,比如小龙虾,再比如鲶鱼,但从更深层次来说,一种物种的泛滥通常都是因为生物天敌数量的减少,也正是因为人类的捕杀和对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的不平衡,才会有物种的泛滥。
而这次的新型肺炎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“中国吃货”是应该管住嘴了[灵光一闪][灵光一闪]。
我的观点是“物种的泛滥”要由物种之间解决,可以人为控制,但不应该由“吃货”解决,就算从自身健康来说,“吃货们”也应该有所收敛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lnlw.com/post/14804.html发布于 昨天